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荣获特等奖!“挑战杯”省赛我校创2项历史新高!

撰稿:李胜男、赖柯华、柳志鹏   摄影:王洁、许书宁、各参赛团队   编辑:张倩瑜   发布时间:2023-05-31  浏览量:175

入围数历史新高,获奖数历史新高,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



2023年5月26日至29日,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福建农林大学举办。本届竞赛由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学生联合会主办自今年2月启动,经过各校各地预赛,共收到全省61所高校推报的1343件作品,经过网评、复评等环节,最终34所高校的143件作品进入决赛,涵盖机械与控制、能源与化工、哲学与社会科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与数理、经济与管理等7个学科类别


 


5月27日当天下午,团省委副书记张阿峰莅临赛场指导工作,亲切关心了我校参赛团队的布展情况,听取了各项目负责人的项目介绍,并就项目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参赛队伍极大的信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姚祖婵带队前往本届“挑战杯”大赛现场指导我校参赛团队布展工作,极大鼓舞了参赛学生。

5月28日经过终审决赛,大赛共评出特等奖25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123项、三等奖302项。

创新点燃青春,挑战成就梦想我校于2022年9月启动挑战杯赛事报名,今年4月组织开展校赛决赛。本届校赛共吸引了各院系500余名学生参赛,累计提交了100件作品。校团委积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参赛学生开展多次辅导,持续打磨提升优质项目;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反复探讨作品提升方案,挖掘作品亮点创新点。最终我校12件作品入围省赛终审决赛,入围作品数创历史新高。经过终审决赛的激烈比拼,我校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5项,获奖数也再创历史新高。

据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自1989年首届竞赛举办以来,始终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获奖名单


12件晋级决赛作品介绍:

获奖等级:特等奖

作品名称:新业态带动新就业的思考——基于12省4500份一二线城市灵活就业群体的职业伤害的调查研究

参赛学生:杨嘉鑫、胡诺帷、李偲煦、林国飞、欧缘嘉、王雨菁、张坤燏、任红滢

指导老师:连智华、周彩艳

作品简介:

作品聚焦“灵活就业群体的职业伤害”并以此作为研究方向,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实证统计检验等方法,收集了北京市、上海市等一线城市和重庆市、厦门市等二线城市共12省16市线上线下4500余份样本,运用SPSS、AMOS分析软件进行定量数据分析处理与Python计数的counter类进行数据爬取分析,据此有效探讨平台运营机制和现有制度的合理与不足与快递、外卖员职业伤害现状及权益保护情况,发现造成该群体职业伤害的原因主要有:平台自身的运营机制、工作环境的恶化等多方面情况。以此为该群体的权益保障提供实际依据和建议,并建立起符合其特点并且适用性强的职业伤害监管指标体系,助力经济的平稳发展,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获奖等级:一等奖

作品名称:消防喷淋头自动化组装检测生产线

参赛学生:柳建亿、朱熙之、吴雅琪、张昱晨、谢雨倩、王露伟、蔡育恒、蓝淋

指导老师:尤晓萍、董其缘、梁淯贤

作品简介:

为解决国内消防企业消防喷淋头的装配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产品一致性差等问题,顺应我国消防设备智能化发展的需要。共工智造团队近三年来相继研发出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消防喷淋头自动化组装检测生产线,并且该设备满足市场消防喷淋头自动化装配生产的需求。

该系列设备现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1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4项已授权),所有专利发明人中均包含本团队学生成员,其中5项学生成员为第一发明人;发表EI会议论文2篇;设备已得到福建闽山消防、鑫胜安消防,湖北上业阀门等多家企业青睐并签署意向订单30余台。

共工智造团队会不断根据客户反馈的意见和个性化定制需求,升级改造自动化设备,迭代研发,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获奖等级:一等奖

作品名称:书香何须烟草氲——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吸烟状况及控烟有效性研究

参赛学生:邓广、胡雅玲、郑婉真、甘祎健、张恒、黄爱棠、涂路路、俞浩宬

指导老师:陈梦

作品简介: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但烟草的消费居全世界第一位,数据呈现出吸烟中大学生人群比例较大。为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调查了解大学生吸烟原因及现状有着重大的必要性和意义。

本团队通过文献调查、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大学生吸烟的原因及因素现状进行分析。并利用C5.0决策树、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大学生吸烟的基本情况、原因及影响因素,得出大学生吸烟与个人性别、家庭成员、学业压力多种因素有关。通过数据分析,针对各方方面因素我们提出了各层面的相关建议:如个人提高健康意识、培养多元化兴趣爱好;家庭通过家校联合;社会加强舆论引导、成立控烟机构;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及落实等建议。

本团队立足于团队及当代大学生,开展多类别大学生控烟相关的推广实践活动,并结合我国当下社会实情提出具备可实施性的控烟建议。

 

 

获奖等级:二等奖

作品名称:适用于中小型空间的双轨道智能环保洗车机

参赛学生:江裕翔、茹婉瑜、林文婕、王踵翔、李梅鑫、张栎缘、李奕飞

指导老师:方亮、陈梦、黄荣

作品简介:

为了改善目前社会上所使用的全自动洗车机所存在的“占地面积过大”、“高耗水”、“智能化差”等缺点,本“适用于中小型空间的双轨道智能环保洗车机”突破了国内技术瓶颈,减小了传统的全自动洗车机占地面积,并通过升级配套的软、硬件系统设备,减少了塑料的使用以及避免了行业内部水资源过度浪费的情况,实现了高洗净度、高效率、高节水率、高智能度的目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助力!

 

 

获奖等级:二等奖

作品名称:超智慧监测多功能集成护理床椅

参赛学生:麦智鹏、黄韬璇、林轼晖、杨宜文、吴凡、苏坤、陈怡昕

指导老师:赖怡宏、何荣华、陈梦

作品简介:

我国老龄化水平不断上升,老年人的抚养比越来越高;残疾人总数逐年上升,需要护理的人数会大幅增加。而现国产护理床质量一般,市面上的护理床大多不能实现床椅分离,操作繁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本项目团队针对以上社会现象,致力于研发一款结构简单、便捷高效的超智慧监测多功能集成护理床椅。床椅包括护理床本体与轮椅,护理床本体的抬背与轮椅的椅背之间设有磁吸结构,方便实现母床和子轮椅的拆卸与安装。母床可以实现抬背、翻身下等功能,子轮椅可以解决移动、如厕等日常所需,且具备语音控制系统及ECG 心电监测功能,对于行动缓慢或不便的人群更为友好,充分满足其方便移动的需求。

 

 

获奖等级:二等奖

作品名称:污染防治背景下的超低泄露环保阀门

参赛学生:严子泷、郑谢香、范程彬、葛洋、邹怡媛、吴洲、陈文婷、许楠淇

指导老师:方亮、陈梦

作品简介:

本作品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通过前期大量调研多个相关企业先进技术的经验积累,为煤化工及水处理领域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新型环保阀门产品,具有高密封性能、控流灵敏、启闭灵活、减少介质污染及延长使用寿命和抗腐蚀等优点与功能于一体,可有效解决阀门泄漏、介质滞留、使用寿命低、启闭卡涩及腐蚀等问题,能够显著降低有害物质对于阀体的腐蚀作用、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提升阀体内部密封性能,以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助力在工业领域有着重要地位的煤化工产业向清洁、智能生产的绿色方向迈进。目前作品已拥有7项国家专利,申请人与第一发明人均为负责人严子泷。

 

 

获奖等级:二等奖

作品名称:睿瞳云安——数字孪生与机器视觉驱动的智慧安全监管系统

参赛学生:宿盛禹、叶汉平、钟双、徐梦真、钟冰、黄振豪、赵旭磊

指导老师:刘鹤丹、黄冰湟

作品简介:

本团队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孪生与机器视觉驱动的智慧安全监管系统,并通过研究试验开发生成了可投用于实践应用的技术产品。团队以安全巡检中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解决了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中的实际痛点,可以消除定点监控视野受限、巡检手段效率低等局限性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将安全数据采集端拓展至无人机平台,弥补传统定点摄像存在的安全盲区问题,可以灵活高效、智能化、低成本地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与精准数据采集,提高巡检信息化程度的同时可以沉淀建筑业三维数据,提供归档溯源。同时在分析端,通过AI目标检测技术对工人的安全帽佩戴情况、口罩佩戴情况、人员活动轨迹与建筑设备裂缝等一系列情况进行监控巡查,提高过程管理水平和安全监管效率。

 

获奖等级:二等奖

作品名称:基于“以废治污”的渔业养殖环境微塑料去除技术与装置

参赛学生:康荣烨、王永鸿、李昊慧、何善琴、宋丹硕、陈晨辉、苏益帆

指导老师:陈斌、连智华

作品简介:

本作品首先基于微孔过滤理论,利用多层过滤数学模型分析最佳工艺流程与装置结构。其次,通过吸附模拟方程论证活性炭复合牡蛎壳粉最佳材料配方与改性增强方案。最后,从微塑料去除几何模型、物料边界、微塑料颗粒速度云图计算得出最优参数与工艺条件。传统渔业养殖水净化装置主要处理富营养化有机物,尚无针对去除渔业养殖水环境的微塑料的技术与装置。本作品通过“涡旋气浮”、“湍流 超声”等技术,利用改性生物炭增强牡蛎壳粉为耗材,有效提高微塑料去除率(97.3%)。装置投入成本 比传统水处理设备降低 61%,且维护成本低。解决渔业养殖微塑料污染问题同时实现农业固废消纳与资源化

 

获奖等级:二等奖

作品名称:老年人数字融入困境及弥合路径研究——基于9个省市124个社区的追踪式调查

参赛学生:张欣然、宋青宁、杨璧宁、王琪琛、彭彬悦、姚子豪

指导老师:连智华、姚祖婵、辛东亮

作品简介:

本研究将视角聚焦于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弥合路径研究,通过扎根理论、追踪调查、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共计走访全国9个省市124个社区,对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数字融入困境的现状及原因、数字素养、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等方面展开调研。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在支付、就医、办事及信息安全保障方面存在极为严重的数字融入盲区。为此,本研究建构了老年人数字素养测度表,并基于AHP层析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为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各治理主体的实践当中,本研究从需求端、供给端、环境端三端入手,搭建多方治理主体的老年人数字融入治理逻辑框架,并为124个社区搭建了老年人数字素养数据库。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希冀以此研究的边际贡献助推祖国民生福祉发展,让数字红利普惠更广大人民,奋楫再出发!

 

 

获奖等级:二等奖

作品名称:古建重焕新生,文化世代传承——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鼓浪屿、泉州为例

参赛学生:寿颖钰、林通、石睿宁、应乐号、吴嘉铭、张丽娜、吴津骁妮、方怀阅

指导老师:陈梦

作品简介:

古建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愈加受到重视,而闽西南地区作为古建筑的聚集地,其保护与传承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因此,本项目以福建土楼、鼓浪屿、泉州三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当地游客、商家、居民、政府人员以及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并运用决策树模型对收集的2179份有效问卷展开分析。发现三地古建筑保护存在技术、人才、政策、资金难题,缺乏创新利用形式等。因此,本团队从加强政策引导、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创新利用形式等角度提出保护建议。并通过开设专题座谈会,与高校古建筑联盟合作,自主设计文创周边,将古建筑与艺术教育、工艺品相结合等实践活动,助力古建筑焕发新活力。

 

获奖等级:二等奖

作品名称:毕业即失业?基于7623份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调查与可雇佣力提升研究

参赛学生:徐可欣、刘昊宇、龚家奕、杨天文、苏文琪、熊嫦乐、吴霄宇、王莉莎

指导老师:连智华、吴丹丹

作品简介: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3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本项目聚焦于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构建可雇佣力评价体系作为主线研究,采用文献调查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收集数据,针对问卷结合相关统计学定理,采用分层抽样法向高校分发问卷,前往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等十个省份、两个直辖市进行实地调研,总计发放7623份,有效回收7602份。在收集和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基于AHP层次分析法构建高校毕业生可雇佣力评价体系,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打造职业生涯规划平台,以便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进行实时跟踪和预警,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困难现状。

 

 

获奖等级:二等奖

作品名称:“饭圈”青年的群体特征、心理监测与引导路径——基于8276份北上广深明星后援粉丝的多层次调查研究

参赛学生:杨承霖、吴瑜清、郑智伟、沈凯勋、苗箫笛、柴若瑶、薛涵尹

指导老师:连智华、赖柯华

作品简介:

本项目聚焦“饭圈”青年群体特征,以“饭圈”青年的形成原因为切入点,通过严谨的理论分析和规范的实证调查展开探索,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潜入明星粉丝后援会8个月,通过分析8276份有效问卷,并结合深度访谈、个案分析,对使用各大社交平台的“饭圈”青年进行深入剖析。总结不同层次“饭圈”青年的群体特征。并基于实证结果,构建“‘饭圈’青年心理监测评估体系”,并从不同层面出发,系统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帮助“饭圈”青年摆脱“饭圈”负面影响的建议,以期提供给相关部门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