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

学生党建

牢记历史征程,传承红色基因| “马研先锋”寒假社会实践队实地探访红色革命基地

撰稿: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   摄影: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   编辑:   发布时间:2024-03-05  浏览量:10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子在寒假社会实践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代更好的坚持和发展要求,学生马克思主义研修班各年级各学院同学纷纷深入探访了解,调研实践,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了加深对历史文化的探寻,强化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落到实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成员奔赴自己家乡对本地区的红色事迹进行探访,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

 

在寒假期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成员2022级管理学院的黄文曦同学在实践期间探访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华侨博物馆。在这里,更加深刻的看到了华侨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时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努力,更深刻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伟大和深远影响。

 

华侨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华侨华人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者,是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者,是中国和平统一的促进者。华侨文化在文化、经济、软实力等方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外延动力。华侨的精神与文化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弘扬。

 

华侨博物馆是以“华侨”为主题的公益性展馆,是展示福清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其中福清华侨史展厅面积约1200平方米,将重点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福清人背井离乡,经商、谋生、创业以及帮助祖国革命事业、支持家乡各项建设的丰功伟绩。在福清侨乡博物馆华侨史展厅内设置有“家书墙”,叙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家乡亲人的眷念之情,需要大量的信札用于展示。

 

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每一件都见证了华侨们的英勇和智慧。在这里,看到了华侨们为了民族解放而奋斗的足迹,看到了他们与祖国人民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这些文物和资料,无不散发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激励着我们去追寻革命精神,去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的同学与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在此次参观中,黄文曦同学深受感动和启发;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现代多媒体展示,提供了一场生动的视觉盛宴,让她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尤其是“福清革命史馆”中,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牺牲精神,以及他们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深深打动了她。其在实践中更加深入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也激发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基因的宝贵价值,也更加坚定地继承和发扬红色传统。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探寻,更是一次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基因的伟大和深远影响。让我们携手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寒假期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的学员们,自发组织探访红色遗址,在纪念馆遗址等地学习红色精神,汲取红色力量。此次行动也被命名为“马研红点行”。红色遗址,烈士陵园,英雄纪念馆,伟人纪念碑等红旅景点,是国家近两年来重点建设与保护的对象,党中央不止一次出台关于建设和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重要通知,也不止一次提出红色教育的重要性。先辈们的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是不可磨灭的,这些红色精神就像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为后人所学习,所崇拜,所敬仰。

 

在红点行期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成员2022级管理学院的王其麟同学在实践期间,探访了位于上海黄浦区兴业路76号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深入参观学习和探访的一大会址纪念馆,深入学习了一大精神,体悟开天辟地的精神,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时刻。为社会在弘扬一大精神、继承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的道路上贡献属于嘉庚学子的一份力量,更好地理解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简称“一大会址”,共有3处遗存;其主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太仓路127号;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海盐塘路188号南湖景区内。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主址)是一座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一大宿舍旧址建筑整体采用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风格;南湖红船为单夹弄丝网船。民国十年(1921年)723日至730日、8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先后在上海和嘉兴的会址内举行。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诞生大会,是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会,犹如一声惊雷,在中华大地绽放,此后经历了百年的风雨,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13个代表参加的大会,到如今二十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真正的成长为一个有担当,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大党。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想而知,当时的13位代表,是冒着多大的风险参加这次大会。这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这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发源,也是伟大革命精神之首。

 

通过这次记忆深刻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参观调研,王其麟同学表示教育意义深刻,他说:“一大会址纪念馆建设的非常好,在原址的旁边建立起这样一个供社会各界参观学习的纪念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参观学习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了解一大,也有经验丰富的讲解员,为学生和家长进行讲解,纪念馆中所陈列的物件是十分宝贵的,在这些老物件的表面,我看到了时间与历史走过的痕迹,这10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没有击溃中国人民,也没有打败中国共产党,反而让我们不断成长,在世界的舞台上迈着坚定的步伐,从幕后走到台前,到台中央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都在努力奋斗着。通过这次纪念馆的参观研学一大精神再次深入我心,我也感慨着,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和学习一大精神,红色革命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宝藏,永远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成长。作为青年,我们也该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不管身居何位,身居何职,不管身处何处,异国或是他乡,心中都要保持着这样一颗中国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在参观的最后,王其麟同学跟随工作人员的指引,观看了一大会址的巨幅油画《星火》,在这个展厅中,首次展出,散落于各地的58位党员,就幅画由军旅画家陈树东先生所画,因为描绘的人物众多,陈树东先生先后走访北大校史馆,北京图书馆,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国家博物馆,北大红楼,采访众多党史专家,记录了厚厚几叠的文字稿和近百幅人物速写,这前期准备工作就耗费了陈树东先生两个月时间,最后才得以呈现出这幅巨型油画,描绘的细节生动又形象,整体的色块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营造出一种斑驳,庄严,凝重,宏大,遥远的历史感,产生一种雄浑气势的画面效果,给人深深的震撼。

 

通过这次参观探访活动,让我们更好地传承革命先辈的坚定理想、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精神,通过参观红色教育纪念馆,传承先辈的遗愿和理想,对党的事业继承和发展的重任落在了我们头上,通过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追随前辈奋斗的足迹,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详细了解了前辈们的革命精神与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这也更加激励新一代青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履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深化为民服务,不忘初心,在新时代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正如纪念馆结尾语的开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马研先锋”福州实践队开展“学思践悟,体悟红色文化”专项实践活动。2024124日,实践队员,王雨蜓,陈柯宁,侯诚龙,林俊杰,郑淋赴林则徐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进行调研学习。

 

林则徐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文化系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还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等。它的前身是林则徐祠堂,即林文忠公祠。

 

124日上午,实践队员到达了林则徐纪念馆。在正厅树德堂,端坐着的是林则徐雕像,而在两旁的牌匾分别是马克思与我党五位领导人对斯人的高度评价与要求。继续往前走,在雕栏玉砌的故居中,惊鸿一瞥的是融入在其高尚崇高的品德修养。承接而来便开始对其生平的了解,得知其勤于政事,为国为民操劳艰辛岁月在。在工整的稿件,与承载的文物中窥见了先人的风貌,也加强了对虎门销烟事件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开眼看世界”和“虎门销烟”不是林则徐的全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有求仕途中的刻苦,在职在位的为民,有销烟时的果决与高风亮节,也有因功获罪被放逐新疆的无悔。

 

下午,实践队来到了坐落于福州鼓楼区于山路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其原身为林觉民故居,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在此,了解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先生为革命开展的教学与演讲活动。理解辛亥革命促进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在参观了解辛亥革命中在福州相关的人,物,事中,深刻理解了挖掘家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意义,感悟家乡的红色文化遗址,增强自豪感与自信心,对弘扬红色文化具有较大的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先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洁情操,代代赓续,融入在祖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也总会在感悟先人遗迹的不经意间热血澎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组成团队,以“追寻国旗红·知乎民向往”为寒假社会实践主题,探寻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文化自信。

 

在此主题背景下,“马研先锋”莆田泉州实践队前后前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泉州西街、莆田湄洲岛等地探寻当地的传统文化,深入实践考察、洞悉文化细节,深刻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成员2022级法学院王静思、2022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陈力炜、2023级建筑学院吴冰三人在寒假期间探寻了位于泉州市侨乡体育中心内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该馆凝聚了泉州市内各地特有的文化,对当代青年了解与熟悉当地文化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可以发自内心的产生文化认同感,让自己的灵魂与文化之间找到共同的联系,与当地文化产生亲近,做到知行合一,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泉州文化。

 

泉州于2017725日申遗成功,该地具有丰富且独特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一共分为二、三、四、五层展区。二层的展示主题为“物华之美,民间瑰宝”,主要展示泉州非遗的传统美术项目,有惠安石雕、木雕、纸织画、木偶头雕刻、彩扎、纸扎、花灯等。三层展示主题为“民俗之风,浓情闽南”和“泉腔之韵,晋唐遗响”两部分。参观“民俗之风,浓情闽南”部分时,可以看到惠安女服饰、闹元宵习俗,也可以看到五祖拳等活动,还可以看到拍胸舞、火鼎公婆等民间舞;“泉腔之韵,晋唐遗响”展示的是闽南语的魅力,可以听到余音袅袅的南音、激情奔放的木偶戏等等演出节目。四层主题为“天工之巧,匠心营造”,透过匠人打造的水密隔舱福船,可以想像出宋元时期泉州的繁华;可以看到烧制出的德化瓷,也可以看到巧夺天工的“燕尾脊”等等。

 

吴冰同学在参观后表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荟萃泉州众多非遗保护项目。参观时,她通过非遗项目的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图片介绍、多媒体展示,以及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展示,全方位感受非遗的魅力。她介绍展馆主要展示”泉州传统美术”“泉州民俗文化”和“泉州传统技艺”,其中传统技艺的部分令她印象深刻。同时,她也表明道身为泉州人,她为家乡和勤劳智慧的家乡人感到自豪。

 

在参观和调研的过程中,很幸运的遇到南音和布袋木偶的演出。幕布缓缓拉开,南音演唱人员依次携带着琵琶、二弦、洞箫以及三弦上场,乐器配合着珠圆玉润的演唱,让人好似经历了一场洗涤心灵的音乐旅程。接着再观看布袋木偶,工作人员手套着布袋木偶,小小戏台上演绎着一场令人赞叹不已的演出。通过节目的演出,折射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工作人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持,让每个人领略了传统文化的东方神韵与不朽魅力;通过一代代的薪火相传、初心坚守与传承创新,让泉州文化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绽放璀璨芳华。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更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最好名片。通过参观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我们感到到了各地文化的魅力与风土人情;通过聆听馆内的南音演唱、观看布袋木偶的演出等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泉州对家乡传承保护文化遗产的大力推动与坚定决心,潜移默化地增强每个游客的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泉州文化向各地进行传播,让世界看到泉州,让泉州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