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与中国文化:永不过时的星光
撰稿:学工部宣传中心 周云韬 摄影: 编辑:学工部宣传中心 魏晨阳 摄影:学工部宣传中心 罗琦君 发布时间:2015-10-18 浏览量:905
10月14日晚7点,我校举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一场——“黄道周与中国文化”于主群楼3号小报告厅开讲。黄道周与闽南文化研究所所长、漳州市历史学会常事、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郑晨寅老师带我们进入了黄道周的世界。
作为现在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之一,黄道周先生无疑是漳州地区文人的杰出代表。郑老师结合一些历史遗迹的图片,向同学们全面地介绍了黄道周先生。其中,游历过中国大好河山的许霞客对黄道周的“四个第一”评价最有分量:字画为馆阁之第一;文章为国朝之第一;人品为海宇之第一;学问直接孔孟,为古今第一。黄道周的文采、书法、都是同朝人之翘楚,甚至在中医理论方面他都颇有建树,可以说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随后,郑老师重点介绍了黄道周所代表的圣贤文化以及圣贤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黄道周令人敬佩、崇拜之处不仅是一代大儒的才华,更重要的他被囚期间“长歌怀采薇”的气节,和“天地知我,家人无忧”地坦然面对死亡。黄道周始终以孝悌立身,无论是在锦衣卫大牢里血书120本《孝经》,还是最后的抗清殉国,无一例外。在家庭的熏陶、前辈的勉励和自己的“苦行”中,他格物致知,止于至善,最终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圣贤”。
郑晨寅副教授对于黄道周与当今文化,有所总结:虽然圣贤的理想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但个人道德与和谐社会是不会过时的,在当今社会制度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黄道周文化是不是教授的信仰,能推广到大众吗?”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来自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郑子扬同学迫不及待地问道。郑教授表示,中国人从不缺崇拜,但缺信仰。黄道周虽谈不上信仰,但他能帮助自己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传统文化其实不难推广,只需要静下心来,读一本经典,答案自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