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嘉学之风】人文与传播学院——以学风之名,创良好氛围

撰稿:人文与传播学院   摄影:   编辑:学工部宣传中心 林佳雯 摄影:人文与传播学院   发布时间:2017-04-26  浏览量:422

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各院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人文与传播学院作为我校第一个实体院,在“止于至善”的理念指导下,以学风之名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改变自己的言行,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成立学风督察小组

第一,成立学风督察小组,组织学生干部定期抽查各年级各专业上课出勤率,定期在学院网站和宣传栏贴出旷课学生名单,由此警示学生;第二,由专业能力较强的同学成立学风建设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学校的讲座信息和与校内外各种专业赛事信息,鼓励同学积极参与;第三,成立“讲师团”,就所开设的专业课的课程难点对同学们进行讲解;第四,开设辅导课,并邀请高年级学长为低年级学生辅导摄像机使用、PS制作、视频剪辑等,为同学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联合校友、高年级学长等力量开展朋辈教育

本学期,文传院学生工作组积极策划各种教育活动,多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新老生交流会、校友沙龙、考研经验交流会、出国留学经验等交流会,从能力锻炼、社会实践、职业规划、公务员备考等方面为学生的大学规划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上下联动,创建全员育人共振平台

1.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

学业导师制是一项教师帮助学生学业成长的重要制度,作为全校第一个实施学业导师制的院系,文传院制定了各类方案和考核措施,将导师制的工作情况纳入教师个人考核。学业导师与行政秘书兼辅导员一同参与班级建设,在学生的学业帮扶、学习指导上面切实发挥作用。每学年,学生工作组与院务委员会一同参与优秀学业导师评选;每学期,学业导师会与行政秘书兼辅导员一同走访学生宿舍,与学业困难的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引导。



2.举办多类活动,多渠道创设教师参与学生教育的机会

第一,为了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文传院组织各班级团支部开展了以“学风建设,你我同行”为主题的主题团会评选;第二,新学期开始,文传院会召开新生开学典礼,会上,文传院院长苏新春、各专业主任、学业导师及教师代表都会发表对学生大学生活的期许和要求;第三,学生工作组在各年级召开主题班会,策划各种类型的座谈会;第四,各专业主任、学业导师从学风建设、生涯规划、规章制度遵守等方面强调了学习生活;第五,各专业定期开展专业主任与学生见面会、期中教学座谈会和转专业咨询会,以此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目的性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归拢人心,提高专业的凝聚力,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铺路。



3.课堂教学与专业赛事对接,以赛促学

文传院学生工作组有针对性地收集各专业相关的赛事信息并定时发布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比赛,并收集报道学生获奖的信息。专业老师引导学生以课程作业参与各项专业赛事,以赛促学。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学生影像大赛、One Show青年创意竞赛等专业赛事中,文传院捷报频传,学生累计获得26项国际级、115项国家级、138项省级奖项。



四、推进全院阅读诵读

为了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激励学生多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每学期文传院内的专业老师会为学生进行专业书目阅读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组织筹办了读书班,每个月举办一次,由专业老师推荐书目并担任导读;新闻学专业开展“新闻爱读书”读书交流会活动,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与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通过不同的分享得到提升;学生党支部与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共建 “书香致远”读书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党支部成员向厦大附中的学生分享了经典书目、文章的简要内容以及读书体会;此外,文传院以“中华诵”经典诵读、汉字书写大赛等赛事为契机,结合专业学习要求,通过宣传和全面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专业赛事,增强学生文化素养,以此激励学生多多学习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五、学生活动和课程实践相结合,延伸学生创作能力施展空间

文传院学生工作组在策划常规学生的活动之余,与专任老师联手参与策划了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把学生活动和专业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相辅相成。


1.“快闪”活动——既感受公益主题,又体验现场节目制作

《电视节目形态学》这门课程曾经把课堂搬到了滕王阁原石滩会所,录制了互动类节目《人生AB剧之“小滑板的AB剧”》。从节目的策划、演员排练、舞蹈布置到剧本编写、节目录制,都由学生独立实施,这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此外,还有策划课程创意体验,圣诞节时在食堂、图书馆、电影院等场所策划的“快闪”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快闪”活动的公益主题,也让学生体验了现场节目制作,促进专业学习。



2.模拟新闻采访会——既参与活动策划,又锻炼专业技能

省级精品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每年都会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进入课堂,参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策划组织的《嘉人有约》栏目。学生模拟《时代周刊》(TIME)、日本媒体NHK的小组、凤凰卫视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对嘉宾进行采访。漳州籍女歌手郑莉莉,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90后视障作家吴可彦,台湾偶像歌手“亮飞”组合,残奥会冠军魏燕鹏与教练詹莹莹,台湾艺人张希爱等都曾作为采访嘉宾参与模拟采访会。



3.跨年级合作毕业晚会——既增强专业内部交流,又提升专业素养

省级精品课程《电视节目制作》的考核方式是班级策划组织一场晚会,广播电视学专业大四学生牵头负责节目控场、现场录制和后期剪辑,四个年级联袂筹备晚会节目,实现自编、自导、自演、自播的专业体验。跨年级合作不仅促进了专业内部各年级学生的交流学习和团结合作,增强了专业归属感,也使专业精神得到了传承,更是对四年专业学习的应用和提升。



《网络公关》课程期末开展了“微信之夜——网络公关”大赛,采用学生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了公众号的运营成果,使得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六、依托学科专任教师,创设各专业特色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管理团队加强与学科专任教师的联系,以特色课程为平台,采取项目化运作,创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各类课程小组或学习活动,依托学科指导教师,加强专业学习的引导。


1.成立特色专业学习团队,促进专业学习

“特工队”——广告学专业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旨在打造一支以广告学师生为主体的精干宣传团队。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具体开展文案策划、平面设计、视频摄制剪辑、创意营销等专业相关内容的实战演练项目,以广告学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更好地对外宣传包装本专业。



“师徒计划”——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在专任老师的指导下,发挥校园学习中“老带青”、“传帮带”的传统,激励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影视创作、文案撰写等方面影响和带动低年级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树立学习榜样。


“好古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成立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特色团队,通过研究历史书籍、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形式形成方案,吸收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专业研究,以此带动专业内其他人的学习热情。


2.师生合作项目化管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第一,文传院影视艺术研究中心推出“光影志”项目,专任教师指导学生对“光影志”这一微信公众号进行运营和管理,策划组织相关系列学生活动,并利用公众号进行宣传;第二,为了营造专业自由创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从语言文学知识向文字原创能力的迁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设了“文心团”,吸纳诗歌爱好者进行创作和交流,定期举行文学交流与探讨活动。文学探讨的主题十分广泛,如“孤独与爱情”、“暴恐,人性与文学”、“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中国穿越过去与美国穿越未来”等。“文心团”将学生作品收集编成《青豆集》,现已出三册;第三,广播电视学专业策划“帕斯卡”电影节、作品展映会,各班定期将学期拍摄的作品进行展播并进行班级内部评选,激励学生多结合专业特色来制作视频作品;第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寓学于乐,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专业内学习交流会,如组织参观开发区内各景点,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并给予学生舞台来表达自己对于各区域文化创意应用的观点;第五,新闻学专业指导学生利用专业所学,联合“新浪福建”建立舆情研究团队,追踪福建“微舆情”动态,分析微博舆论热点。 广角协会发布各种影赛信息和培训信息,创造各种采风机会,指导学生进行摄影。“纽扣新闻”工作室则围绕厦门生活、校园生活、新闻趣事等时事热点进行新闻创作,打造别样的新闻资讯。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持久的工程。文传院将会沿袭优良传统,努力创新学风建设特色举措,坚持不懈建设学风,加大制度建设,推进养成教育和严格奖惩制度,丰富工作载体,稳步推进各项学风建设工作,在宣传、制度、活动等方面取得突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