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嘉学之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传环保精神,展学子风采

撰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丹琼、傅盈溢、张晶   摄影:   编辑:学工部宣传中心 林佳雯 摄影: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17-05-26  浏览量:357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富有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建有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水环境健康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和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等科研创新平台,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学科竞赛、科研实践活动中,获得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1、扁平化的师生沟通渠道

环科学院建立了扁平化的师生沟通机制和精细化的学生培养机制。扁平化的师生沟通机制使得每位同学都可以联系到教师,可以与教师探讨课题,加入教师的课题组,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促进专业学习。


每学期定期召开的三次全院师生恳谈大会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信息的交流,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层级。恳谈大会上,教师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课题,吸引同学参与进来,使得同学“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




2、 朋辈指导老师——为学业困难生保驾护航

英语和数学为环科学院学生每次考试的“重灾区”。英语科目每年的挂科率为班级的25%,数学的挂科率为班级的20%。本学期,环科学院共选拔出了四位数学朋辈教师和四位英语朋辈教师在图书馆306研讨室进行答疑工作,每位朋辈教师将带领十位左右的专科科目困难生进行系统的辅导,而行政秘书兼辅导员将对朋辈教师的工作进行跟踪考核。通过朋辈教师的指导,英语和数学挂科学生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3、 “百盛阅读之星”约你来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习习惯,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工作,环科学院举行了“百胜阅读自习会”活动。活动旨在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和自主学习,对于经常光临图书馆学生,会适当给予奖励。


4、“环院之星”——树立典范榜样

为树立优秀大学生形象,鼓励先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环科学院院设立了“环院之星”。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多方面的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推举出优秀的环保“嘉”人,带领全院学生,弘扬环院之精神,建立优良的学习氛围。


5、 科研团队——钻研专业,提升自我

环科学院建立了系统的学生科技团队培养模式,以点带面,以团队带动全院学生的科研研究工作,以“传、帮、带”的方式将优秀团队传承下去,延续科学研究精神,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绿创Green Wall”实践队是环科学院传承多届的科研团队,指导老师为环科学院的卢昌义教授、周亮老师、孙鲁闽老师、马嫱老师和黄强老师。团队成员成绩优异,且团队成员大多都是奖学金获得者。“绿创”还培养出韩斓、钱妍婕、魏晴、张燕燕等“嘉庚之星”,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乃至联合国“绿色未来奖”。 团队成员均具有扎实的环境地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知识基础,生态实验操作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完整,实验技能娴熟。团队曾做过“不同光照强度对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生长影响的研究”、“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的抗盐机制与化感作用研究”、“九龙江口引进的红树植物生态系统的碳储能力研究”等方面的项目研究。

 



绿创“众志家”团队由团委张媚老师和环科学院周亮、张晶老师指导。团队成员分别为孙川惠、周秀茵、赵钱、刘灵新、郑通。五名成员均成绩优异,都曾获得 “优秀三好学生”称号,并多次荣获校一等奖学金。团队的项目“众志家”大学生志愿者输出平台,作为连通器,建立起了不同类型的公益社群,最大程度聚合青年志愿者,建立“青汁”志愿者数据库,作为第三方机构定向地为NGO及社会企业输出靠谱专业的高校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