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先生和我
撰稿:会计与金融学院 陈桂香 摄影: 编辑:学工部宣传中心 刘澍源 摄影: 发布时间:2017-11-13 浏览量:301
马先生——一位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桃李满门的良师益友,是他陪我度过了大学的迷茫期,是他创造了我的阶段性进步,也是他让我有机会步履坚定的向前走,最终遇见现在的自己。可以说,与他的相遇相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妙不可言的风景。
(一)初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大学一年级我遇到了马先生。那时候的我,整天忙得焦头烂额。有一次他问我:“你这么认真,将来有什么打算?”我试图从忙碌的生活中搜索这个问题答案的关键词,却发现杂乱无章的思索后留下的是一片空白,我如实回答:“不知道”。他又问“那你学习的方向是什么?”这种不经意的询问又一次激起了我思绪的万千波澜,一番思索过后我抬头怔怔地看着他,“不知道”。“那你想要什么?”他的追问让我不敢再看他,心虚地低头回答:“我也不知道”。马先生笑了,他将我比喻为不看路的赶路人,但我却感觉自己置身汪洋,没有方向地泅渡,疲惫乏力感侵袭了我。
这是我第一次正视迷茫得一问三不知的自己。不知道加入轮滑社、手工社、货币银行学社、艺术团、学创部,竞选学习委员、社长、部长,参加比赛,学习钢琴……这些与学习方向有什么联系?如果说是为了未来更好的自己,那为什么现在我看不清忙碌的意义?看着由疲惫乏力到失望沮丧的我,他说:“你首先要弄清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再前进。”
我就这样半推半就的开始审视周遭的一切,却发现“拔剑四顾心茫然”,而“剑指天下”才是我要的。
(二)浅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努力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却发现脑海中的未来遥远模糊又充满不确定的色彩。我求助于马先生,“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只读书不思考就好比只赶路不看路,这很危险。”看我痴痴地听,他又接着说“既然不清楚想要的是什么,就从这个矛盾点出发,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的意义在哪里?我有更好的选择吗?’这样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考。”他引导我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最后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必须读大学,这是现阶段能成就我的最合适的方式,为了能成为将来可以做事的人,我需要在大学里学会的不仅仅只是专业知识,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马先生留了“作业”让我“独立思考”。
我试着像马先生那样问自己:“既然要读大学,那我大学里该做什么?做这些有必要吗?我得学会哪些东西?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付出多大努力都值得吗?我有更好的选择吗?”问题像决堤的河水,气势汹涌得让我不知所措,好不容易捕捉到一点答案,觉得自己可能需要考证,“考证?考哪些证?考证的价值在哪里?什么时候考?该怎么准备?”一串问题接着另一串问题,让我深感无力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怎么培养独立的思维模式?我这样问问题对吗?问完问题哪里找答案?我找的答案就是对的吗?”这些“独立思考”后显现出的问题让我不安、焦虑,甚至是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在矛盾的边缘路口,我想到了马先生。繁琐的讨论让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拜访了他多少次,问了多少问题,花了多少时间,但我庆幸他愿意耐心的引导我追寻问题的答案。帮我在混沌的思维世界里剔除障碍,消除干扰。终于,尘埃落定,脑海中的思维网日渐清晰
我意识到自己要在学业上保持优势就必须争取一等奖学金。而且得挑战最害怕的英语,尽管得为取得四六级证书而花费巨大的努力,但这种投资是值得的。另一方面,我得考证,这是衡量能力最公平有效的方法,但是具体的考什么证,什么时候考,要与上的专业课相结合,这样能降低学习难度而且节省时间。
就这样,我摆脱了盲目“赶路”的怪圈,虽然“有限的视力”只能帮我看到了眼前短浅的路,但我至少跻身成为“看路的赶路人”中的一员,马先生说这是一种进步,让自己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
(三)熟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确定了目标,我开始赶路了。途中我走的很坚定,因为我清楚这是最好的前进方式。所以我比以前更认真,成绩也从二等奖学金的名单中跳脱出来,稳定在一等奖学金的行列里。在学校安排的计算机课程结束后报考了计算机二级考试,刚开始时很困难,但坚持过了“临界点”,就变得轻松起来。偶尔有分心的时候,多亏马先生的提点,也算坚持了下来。直到英语四级“考试失败”我又一次停下了赶路的脚步。“我是不是不适合读英语?是我不够努力吗?还是我的学习方法出错了?我该怎么学这门语言?我真的可以吗?”一连串的问题从心里冒出来,然而这一次我疑惑的是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赶路的方式有很多种,究竟哪一种适合现阶段的我?我不知道,所以我又去找了马先生。
“别灰心,你可以的。学习的过程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厚积才能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你都听过,但你真的懂吗?不断积累,踏实前进,这才是学习该有的状态。四级考试那不算失败,只不过是积累的还不够深厚,进步的不够明显罢了。就算是失败,那也是一种提醒,让你静下心来思考,调整前进的路径。”他的安抚不出意外,又是一剂对症下药的强有力的心灵鸡汤。
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审视这场 “失败的考试”,发现自己确实有点急于求成,学得不够踏实稳定,但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步。于是我在一轮新的自问自答结束后,调整前进的方式,继续赶路。或许是被我力争上游的决心打动,又或许是出于对一个迷茫大学生的怜悯,也或许是相同经历的感同身受,总之,马先生决定帮我编织了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想。
(四)友人——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考证,然后考研,考研成功就继续读书,没考上就去实习、工作。”这是他为我编织的梦想,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清晰的、实在的、光明的未来。有限的视力在他的望远镜的帮助下,终于有机会看到远方的路。
心怀感激的我不敢懈怠,谨慎认真地设计规划好前进的方式和步调,那些一连串的、杂乱无章的问题终于在无数轮自问自答中找到答案。上课、看书、查资料、听讲座、社团活动……我的生活依旧忙碌,但却把有限的精力放在“点”上而非“面”上。
赶路途中我多次邂逅成功与失败,心态膨胀或情绪低落这些情绪的失衡,让我越发肯定马先生所强调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他思考问题的独特思维无不闪烁哲学的光芒,彰显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当我迷茫的站在决策的十字路口,他引导我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让我在学习与思考、质变与量变中寻找平衡,这是一种辩证思维能力;当我急于赶路忘记看路时,马先生教我看清路线,规划未来,这是一种战略思维能力;当我自顾自的总结经验时,他提醒我参考前人的经验,总结教训,这是一种历史思维能力;当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时,他鼓励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过时的陈规,知难而进、开拓进取,这是一种创新思维能力;当我自我膨胀、好高骛远时,他提醒我“进退有度,才不至于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宠辱不惊”,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保留退路,同时又积极努力地争取最大期望值,这是一种底线思维能力……而所有这些能力在大学一年级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我们都听过、学过,但也仅仅只是听过,这些感悟马克思主义魅力的机会更多的是被我们封锁在教科书里。我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在实践中将这些抽象的哲学具体起来,在不断前进、上升的良性循环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活力。我知道我依然会面临无数个矛盾分歧点,但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让我越来越清晰。这一路,辛苦努力的付出不可避免,但“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夜”,一切都会过去。
正所谓“水无积无辽阔,人不养不成才”,我感谢马先生,感谢他愿意帮助在路口踌躇不前的我,感谢他的引导让我有机会踏出坚定的前进脚步。他的人格魅力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身不足之处的同时又看见成长进步的希望,给予我奔跑向前的能量。或许世界上还有很多像马先生这样的人,他们感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影响着另一批像我一样迷茫不知所措的人,而我相信这些看似微妙的帮助将像蝴蝶效应一般,影响、改变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