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

学生党建

嘉庚学院马研班成员赴龙海市龙江精神展示馆学习参观

撰稿:嘉庚学院马研班 吴欣然   摄影:嘉庚学院马研班 李诗荣   编辑:   发布时间:2020-11-04  浏览量:38

10月31日下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成员,来到“龙江颂歌”主题文化园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深入学习龙江精神。学工部部长助理、学工部教工党支部书记明召参加学习活动。

 


马研班的同学们在当地负责人庄远景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龙江颂歌”主题文化园。“龙江精神”于1963年诞生于漳州龙海,在“龙江精神”展示馆里,大家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和旧时物件,听取讲解员的讲解,观看京剧样板戏《龙江颂》片段,了解了半个多世纪前堵江截流引水抗旱的龙海人民壮举。“龙江精神”因著名诗人郭小川采写的长篇通讯《旱天不旱地》以及《人民日报》配发的短评《“榜山风格”的光辉》等中央、地方新闻媒体的全方位报道,特别是话剧《龙江颂》和现代京剧样板戏《龙江颂》等一批文艺作品的成功演出,使龙江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心中一座伟大的精神丰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定义其精神实质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舍己为人”,“龙江精神”正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其精神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大家也深刻体会到“龙江精神”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科学决策”的集中精神体现。



1963年,这是一个应该载入史册的不平凡的年份。1963年,这是一个中国现代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年份。这一年,在中国诞生了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而且还在继续影响着。五十多年来,雷锋精神传承了几代人,教育了几代人,激励了几代人,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和学习楷模。五十多年来,龙江精神同样传承了几代人,教育了几代人,激励了几代人,成为人们在处理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之间利益关系时的精神坐标。



雷锋精神和龙江精神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内容,都是我们民族、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必将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闪耀着璀璨光芒。龙江精神必将青春永驻、长盛不衰。

 


2017级法学院 熊继伟

通过实地参观一幅幅老照片,观看现代京剧《龙江颂》经典片段,我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以“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龙江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学习好、发扬好龙江精神,牢记入党誓词,践行入党初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2019级法学院 蒋紫妍

一场抗旱战斗,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造就了一种时代精神。面对特大旱灾,他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参与到堵江引水的工程中。他们顾全大局、舍己为人,甘愿放弃自己的粮田,也要确保堵江引水工程的顺利进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践行“龙江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不懈的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

 

2018级会计与金融学院 朱奕眉

龙江精神”诞生于半个世纪前,核心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顾全大局、舍己为人。如今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教育激励了几代人、成为几代人在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时的精神坐标。作为一名青年学生,“龙江精神”激励着自己将小我融入大我,为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18级人文与传播学院 马业淳

来到龙江颂后,深刻体会到龙江精神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它是当时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用自己的一滴滴汗水、一颗颗众志成城的心凝聚起来的。在抗旱过程中涌现出的这种“全国上下一盘棋”的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的好人好事,更是与当今时代精神一脉相承。致敬,缔造“龙江精神”的英雄们。


2018级人文与传播学院 李诗荣

每一个沉睡在展馆的老物件,都记载着那些年轰轰烈烈的历史。“舍小家为大家”的龙江精神、榜山风格,至今激励着我们,通过看展览、听故事、赏影片、品精神,我们收获了满满的正能量。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同时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更是应该向他们看齐,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将龙江精神发扬光大,跟随党的脚步,为把我国全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2018级人文与传播学院 吴欣然

在此次外出实践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首堵西溪的战斗中,榜山公社洋西大队发扬“舍小家顾大家”、“丢卒保车”的共产主义精神,淹掉三百多亩即将收成的小麦和甘蔗,支持堵江工程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全县的抗旱斗争。

五十多年前那振奋人心的岁月,那慷慨激昂的历史,龙江人顾全大局、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守初心、担使命,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贡献自我,服务社会。

 

2018级法学院 黄卓衡

展馆内的老照片、旧报纸、旧物件以及《龙江颂》的经典片段,将龙江抗旱的“淹千三、救十万”、“损失八百算啥,救活六万要紧”等等事例形成的龙江精神展现在世人眼中。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更应该坚定初心,锻炼过硬本领,勇于竞争责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