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党建

学生党建

巡圩堤,战洪水,嘉园党员在行动

撰稿:嘉庚学院马研班 刘鹏州   摄影:法学院学生党支部 熊继伟   编辑:   发布时间:2020-08-11  浏览量:22


7月以来,江西北部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江河湖泊水位迅速上涨,鄱阳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形成了超1998年洪水位的特大洪水,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是党员 我先上



01闻“汛”而动

面对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汛情日益严峻的紧急状况,嘉庚学院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2017级行政管理专业学子熊继伟积极参加当地的防汛抗洪志愿服务,与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奋战在共青城市浆潭联圩和共青联圩,守护周边农田和城区的最后防线。

 

02成为防汛志愿者

眼看着家乡受到洪水威胁,熊继伟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就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为防汛抗洪出一份力。”于是,在江西省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的第二天,熊继伟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前往当地人民武装部报名,成为了一名防汛志愿者。

 

03防汛时“自找苦吃”

虽然不用在洪流中抢险筑堤,但巡堤排险的工作也并不轻松。每隔一个小时巡堤一次,每次巡堤步行2.6公里,一天下来要就要走15公里以上,这是熊继伟在志愿服务岗位上的常态。除了日常巡堤,他也常参与协助解放军战士装运沙袋、铺设挡浪墙等高强度的工作。穿着厚重的救生衣,他有时一个下午接力运送上千个沙袋,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结出了盐渍。白天烈日当空,脖子和手臂被晒得分层、脱皮,到了晚上,巡堤时河边蚊虫的叮咬也不让人好受。本可以在家里享受假期的熊继伟,参与巡堤志愿服务可谓吃尽了“苦头”。他却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倡年轻人要‘自找苦吃’,这对我的影响很深。防汛抗洪虽然苦,但也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现在我能够准确地排查渗漏、管涌、泡泉等险情,也明白了草多的地方必须用脚去踩,一旦发现松动就立即把渗水导出……这些知识在家里看电视可学不到。”

 

人民生命安全前 不容半点马虎



巡堤虽然辛苦,但也容不得半点马虎。平日里看似坚固的圩堤,在洪水的冲刷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巡堤时如果走马观花搞形式主义,那就是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置于莫大的危险之中。


7月14日凌晨,熊继伟在和另一名值班人员巡堤时发现,共青圩堤背水坡出现了一处很大的管涌,夹杂着泥沙的浑水不断涌出。如果不及时处置,很容易导致圩堤塌陷、滑坡甚至溃堤。于是,熊继伟立刻联系了最近防汛指挥点。经水利专家研判后,立即组织解放军官兵围填管涌,用沙袋堆出一个“U型”围堰,并用彩条布覆盖,铺起了一道挡浪墙,防止继续渗水。大约凌晨三点,险情才被排除。回想起那次经历,熊继伟至今仍感到后怕。他说,“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及时发现险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抗洪救灾 温暖同行 



小小的圩堤不仅抵御着肆虐的洪水,也见证着温暖人心的故事。我校知行天下协会的指导老师、法学院柯凤华副教授得知熊继伟在家乡参与防汛抗洪后,主动关心慰问,并表示希望以知行天下协会的名义,为驻扎在共青城市参与抗洪救灾的部队捐赠一批生活物资。熊继伟得知后欣然表示愿意负责对接捐赠事宜。在收到900余件物资后,他立刻联系当地双拥办,并随同工作人员前往解放军临时驻地慰问,及时把知行天下协会的心意带给了部队官兵。

 

防洪精神 亘古长青



目前,离江西省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已过去一个月,鄱阳湖水位正在持续下降,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已经逐级下调至三级。在全体参与防汛斗争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基层干部群众和青年志愿服务者的共同奋战下,洪水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影响已降到最低。虽然这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但是这次汛情再次体现出的抗洪精神亘古长青。在谈到自己在这次抗洪中发挥的作用时,熊继伟说,“我只是千千万万个防汛抗洪工作者中的一个平凡缩影,能够为保卫家乡贡献绵薄之力,我觉得很自豪,很有意义。”

 

制度优势 战胜洪魔的保证



这段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已接近尾声,熊继伟在这次与众不同的暑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说,“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主动放弃假期参与抗洪抢险,让党旗在防汛抗洪一线高高飘扬;部队官兵持续奋战,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作风;社会各界人士给坚守在防汛一线的部队官兵送来慰问品,体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拥军传统;泄洪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撤离低洼地区,宁愿自己的良田和家园被淹,也要‘舍小家顾大家’。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洪魔的重要保证。